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的发展既面临重大挑战,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一、经济发展改变需求格局,园区呈现区域竞争态势
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式出台。该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强化国际交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广泛开展,使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物流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业务辐射范围扩大到国际范围的数量占比,从2012年的10%增长至33%,充分说明物流园区的国际物流业务量在不断增长。如图23所示。自2011年起,包括渝新欧、郑新欧、义新欧等在内的八条“中欧班列”陆续开通。“一带一路”沿线的物流交通走廊及节点城市逐渐形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相关城市和地区的物流需求以及物流流向和流量。
2012年和2015年物流园区业务辐射范围对比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优惠条件最主要的是周边交通市政设施改造,其次依次是便捷通关、财政补贴和减免土地出让金。如图24所示。这表明政府政策措施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影响增大。
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的优惠条件
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政府抓住机遇,主动出击,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围绕大通道在重要节点积极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口岸通关服务便利、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区,物流需求和大量的企业形成集聚,极大地推动了该局部区域物流园区的发展和提升,而周边地区的物流园区竞争力则受到极大地削弱,虹吸效应明显。在这种大形势下,的竞争已经变化成为区域之间的竞争,而非单个园区之间的竞争。
二、流通结构引发物流变化,电商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钢铁、煤炭、化工等生产资料领域的增速进一步放缓,而第三产业产值增速逐步增加,加之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物流需求出现了“黑冷白热”“网涨店缩”的现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物流园区流转商品中建材、日用品、食品等生活资料占主要地位。只有不足50%的物流园区流转商品中含有钢材、纺织品,而流转商品中含有色金属和化工品的物流园区仅占到28%,含有煤炭的物流园区仅占到6%,这与2012年调查时相比均有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
物流园区流转商品类型
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另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物流公司和运输企业仍然是入驻最多的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超过50%的物流园区有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入驻。如下图所示:
物流园区入驻企业类别
备注:图中百分比是勾选选项的被调查园区占有效调查样本总量的比例,反映被调查园区对该选项的认可程度。
种种趋势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电子商务包括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物流园区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物流园区的服务应随之转型和升级。例如,在电子商务服务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多品种、小批量、单件化的作业要求大幅度增加,用户对规定时间内单件化货物的服务要求更高。这就从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配备、作业流程管理、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对物流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和设施设备改造。
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兼并重组与网络化发展提速
近年来物流园区投资增势快速上升,各类生产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地产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境外投资商等纷纷加入投资建设行列。物流园区的数量高速增长,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着物流园区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优势互补的各方跨界合作、不同地区功能相近的园区跨区域联合运营等迅速展开,物流园区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将更为常见。
另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和“互联网 物流”的应用正在对物流园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快园区传统作业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改变,物流园区实体平台与“互联网 物流”的网络化平台的结合及其跨区域整合将进一步加强。例如,“公路港”模式、车货配载虚拟平台模式通过连锁复制迅速扩张,虚拟平台和实体平台逐渐实现融合发展,正向着多元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